生物礁的特点

赵邦六, 杜小弟. 生物礁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识别[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由于生物礁生长在高能、清洁、透光性好的浅海环境,因此,生物礁发育地陆源物质少,泥质含量极低,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表现为低值,尤其在礁核段特低,一般小于15API。礁后沙滩能量相对较低,泥质含量高于礁核相,因此GR也高于礁核相。

但个别生物礁井由于成岩作用等影响导致有机质含量增加,礁核相自然伽马也会增高。但对应的电阻不会降低,中子、声波不会增大,这是有机质含量增加造成自然伽马增高的假象。

在四川盆地,长兴祖如果有特别低的伽马段,GR低于15API,应引起注意。

礁前:自然伽马极低,赋存大量的生物和生物碎屑,磨圆度与分选差,内部层理不清或杂乱。倾角测井一般是杂乱模式或空白带。如果礁前为缓坡上的潮下至盆地的相对深水低能沉积区,可发育倾角小、倾向基本一致的倾斜层理,局部可见明显的滑塌变形构造。 礁前的上覆地层可见倾角大小基本相同,倾向基本一致的沉积层理特征(绿模式)

礁核:成分纯,厚度大,无层理,多呈块状,因此倾角测井表现为空白带,没有有效的层理倾角信息。而礁核的上覆地层沉积层理倾角向上逐渐减小(红模式)。成像测井上暗色点孔状图斑密布,可能是溶蚀孔,也可能是造礁生物的遗骸。

礁后:陆源沉积物较多,自然伽马有所升高,总体达到20API左右,局部甚至达到80API。礁后沉积时,地形坡度平缓,水动力能量弱,层理清晰,地层薄而且层理发育,基本上为倾角小、倾向基本一致的水平或近水平层理。礁后的上覆地层沉积层理倾角特征与礁前基本相同(绿模式),但相对于礁前的上覆地层,倾角要小得多。

生物礁的自然伽马表现为低值,尤其礁核部位最低,礁后泥质含量高于礁核,但自然伽马值也低于其他碳酸盐岩,因此,自然伽马是礁滩储层的敏感参数,开展拟伽马地震反演是礁滩储层预测的首选。

在一定埋深情况下,生物礁滩储层的岩石密度一般高于围岩(石灰岩)而远低于砂岩、泥岩和硬石膏,而速度多数情况下也高于围岩的速度,因此,生物礁滩岩层的波阻抗值与围岩相比呈现高阻抗的特征,而含油气后波阻抗有所下降,一般表现为高阻抗背景下的相对低阻抗。

振幅类属性表现含油气性,频率类属性对于生物礁滩发育区的显示稍差,但对于生物礁滩的边界显示清楚。

礁滩相流体识别方面,由于内部波场复杂,很难观测到由油气产生的亮点或暗点,同时礁滩储层非均质性强,一般无统一的油水或气水界面(即便在小范围内也是如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