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飞等. 四川盆地安岳地区须家河组———近海潮汐沉积[J]. 天然气工业,2008 ,28 (4) :14-18
关于须家河组的沉积相,较早的认识是:须家河组垂向上由下而上“由以海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纯陆相沉积”。这里指出“海陆交互”的概念,而未作具体相分析。以后,大家普遍都接受的看法是:除须一段属海相(有化石证据) 外,其他各段皆属陆相;须三、五段为湖泊、沼泽相,而须二、四、六段(砂岩为主) 属三角洲成因。而笔者则发现,不但须一段为海相,须二—须六段也皆为浅海相,属潮汐作用产物。显然,这不只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认识问题,还涉及勘探、开发等各方面工作。
以下所列,既是须家河组的岩性构造特征,也是普遍接受的潮汐沉积的鉴别标志。
(1) 双向交错层和交错纹层
双向水流模式是潮汐带特有的现象。Raaf &Boersma (1971 年) 比较研究了欧洲泥盆系和现代潮汐沉积,认为由双向水流产生的双向交错层乃是鉴别潮汐沉积作用的最重要准则。
(2) 潮汐成因的砂、泥薄互层层理
许多学者研究了潮汐环境中的砂、泥薄互层层理,得知砂层是在涨潮和退潮的水流活动期沉积的。泥是在高潮和低潮的静止期(平潮期) 沉积的。单层的厚度变化很大。在潮间坪的许多部位(尤其混合坪和泥坪中) ,薄互层层理是常见的:因为既有潮汐水流的韵律变化,又有砂和泥的充足供给。
薄互层层理在潮间坪与河口湾中相当普遍,而在大陆架中罕见。有的三角洲前积层中也存在薄互层层理,可能由浊流分选引起。湖成季节韵律层也常见,其特征显然不同于潮汐成因者。
(3) 双黏土层构造
T3 x 中的砂岩,往往含规则的黏土纹层,可见两个纹层贴近,如图32d 所示。这种泥质披覆物代表周期性的滞水(平潮) 期。此时,细粒物质由悬浮云沉淀下来,继后水流活动增强,地形较高处的泥被移去,而低处的泥得以保存下来 。
(4) 水流突变特征
岩心中容易见到水流突变构造,水流方向急剧改变,标志潮汐环境水道迁移多变。
以上4 种沉积特征证明, T3 x 为潮汐成因。其他还有一些现代潮坪沉积环境中十分常见的特征。例如,泥炭块(煤) 和“牛角炭”,以及扁平泥砾,前者是河口浅滩特征,后者由风暴浪引起。
再者,川东、川南须家河组露头剖面,经薄片分析,常见海绿石颗粒,也佐证其来自浅海环境。
须家河组岩性(岩相) 在横向上十分稳定。这种稳定性在露头区还不太明显(由于土壤、植被覆盖) ,在地震测线上则清晰可见。细粒沉积物(须一、三、五段) 和砂岩(须二、四、六段) 反射特征在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内极少变化,沙波形态可以追踪。这些特征都提示,须家河组属海相而非陆相成因。
===============================================================
这是个全新的学术争论,颠覆了以前对须家河组的认识,但文中提到的多种标志,在川西也常见到,须家河组的身世之谜,有待深入研究,但不可否认,对此研究的深入,会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带来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