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斜数据的加载

在使用井斜数据的时候,一直喜欢用测深、井斜角、方位角这样的数据,原因是觉得这三个数据是最原始的数据,可谓是真正的源头,采用不同的算法,可以得到相似的结果,现在的各种专业软件,不管是地质绘图类的基础软件,还是地震解释类的大型专业软件,基本上都可以自己选择算法,就算是excel表做的公式,基本上也采用了校正角平均法,所以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保留两位小数的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同软件之间的误差。因此,选用这三个原始数据并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同时,我内心里一直认为算法会不断的进步,今天用的最优算法,可能过一段时间后就落后了,采用原始数据的算法,有可能会得到更高的可靠性,比如十五六年前我一直在用计算器手动计算,角平均法和现在普通应用的曲率半径法,结果应该会有一些差异,尤其是当初的三角函数计算精度普遍不高。

当然,还有一个隐藏在心里从未轻易提起过的原因是,井斜数据计算的结果数据非常多,表格复制过来粘贴过去的时候,出错的几率很大,尽可能的减少录入数据量,可能更有效的降低数据加载错误的可能性。

今天无意中聊天的时候,一个专家一句话突然提醒了我。某人咨询井斜数据应该怎么加载,某专家答复为MD TVD X-OFF Y-OFF,这是两种井斜方式的其中一种,也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直接加载计算好的垂深和偏移距成图,无需软件再进行一次计算。耐不住寂寞的我插了一句嘴:MD INC AZ最可靠。专家赞同了我的意见,然后轻飘飘的补充了一句:加载的时候注意一下磁偏角。

一语惊醒梦中人!

长期以来,我都忽略了磁偏角这个参数,主要是目前涉及的工区都是0,所以忽略了也不影响结果,但是很多学者已经证明了磁偏角对计算的巨大影响,如果以后涉及工区磁偏角不全为0的话,冷汗...回过头再一想,实际上,在普及计算机以后,井斜计算的数学方法改进并不明显,在一个不复杂的小应用里,在短期内获得巨大改进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最大的差异在于有一批老井,在还没有完全普及计算机的年代里,采用了人工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一定的误差,但这批井的数量并不多,并且多数属于水平位移并不大的定向井,所以我以前的那点小私心,小想法可能实用性并不强。

当然,如果能注意不忽略磁偏角这个参数,我采用的方式也没有不妥的地方。只是,采用这种计算好的偏移距的数据格式,实际上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有隐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